首页商业资讯 > 正文

每日视点!6所“双一流”,齐发顶刊!

2023-06-18 04:55:09来源:软科

6所“双一流”,齐发顶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继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Cel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助力攻克“水稻癌症”

6月14日,Nature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完成的题为“Genome editing of a rice CDP-DAG synthase confers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RBL1Δ12,该基因在作物中高度保守,与传统抗病基因相比,可打破物种界限、普适性更强,具有巨大抗病育种应用潜力。值得一提的是,Nature杂志特邀作者以Research Briefing形式对该成果进行了科普性报道,该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资料图片)

华中农大联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研究团队,通过对RBL1基因编码区多位点进行编辑,创制了一个新基因RBL1Δ12。该基因在作物中高度保守,经研究团队初步测试,该基因在小麦抗锈病和纹枯病上也有显著效果,进一步证明其在作物抗病育种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该研究模式也为类病斑突变体储备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借鉴。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Pamela C. Ronald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李国田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沙干、孙鹏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课题组多位学生共同参与。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首次揭示激子系统中的玻色子拓扑序

南京大学(王锐副教授、杜灵杰教授、王伯根教授)、美国麻省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Tigran Sedrakyan副教授)、北京大学(杜瑞瑞教授)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电子-空穴关联系统中激子拓扑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工作于6月14日在Nature期刊上在线发表。

该工作在理论上提出了关联激子由于阻挫效应导致强量子涨落所产生的玻色子拓扑序的新机制;实验上在电子-空穴浓度不平衡的InAs/GaSb量子阱中观察到了通过激子形成的时间反演对称破缺的新型拓扑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首次揭示了激子系统中的玻色子拓扑序。该工作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玻色子(激子)分数量子霍尔态,丰富了传统的激子凝聚相图,开辟了关联玻色子系统中拓扑物态研究的新方向。

论文链接:

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

6月14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人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这也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主刊。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复旦大学徐书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褚嘉祐教授和复旦大学陆艳副教授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杨晓飞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高扬、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生陈豪、谭昕江、中国医学科学院杨昭庆研究员、复旦大学邓恋青年研究员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为了构建高质量高精度的中国人群参考泛基因组,研究团队采集了代表中国36个族群的58个样本,初步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破译中国人群基因密码奠定基础,为“健康中国”“精准医学”战略提供支撑。同时,还打破了20年来人类泛基因组领域国外的‘垄断’地位,提升了我国在参考基因组领域的自主权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人体/人体细菌代谢物-GPCR作用图谱

6月14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双聘PI陈海威博士Cell发表题为“Highly multiplexed bioactivity screening reveals human and microbiota metabolome-GPCRome interactions”的论文,该研究结合条形码技术和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将PRESTO-Tango技术升级为PRESTO-Salsa筛选平台,在(96孔板)单孔中集成314个GPCR报告细胞系,用于“一对多”功能筛选,初步绘制了人体/人体细菌代谢物-GPCRome作用图谱。陈海威博士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为通讯作者。

该人体/人体细菌代谢物-GPCRome作用图谱,有助于学术界系统性思考、研究潜在的人体/人体细菌代谢物的作用靶点及功能、小分子药物副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孤儿GPCR内源性配体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数据参考。presto-salsa技术可对小分子、多肽、蛋白质、细菌培养上清、血清等多种样品进行活性检测,具有高通量,低样品量等两大优点,可为多种疾病的分子诊断和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5.024

揭示食物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

6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教授团队在肠道免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并对GSDMD在食物耐受中的功能进行了新的解读,该成果于以题为Gasdermin D licenses MHCII induction to maintain food tolerance in the small intestine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上。

研究人员针对多种基因表达背景小鼠构建了两组食物耐受模型:花生提取物诱导的花生过敏模型以及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最终证实GSDMD在肠道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参与构建宿主食物耐受。该工作详细阐述了GSDMD在前端小肠中会在食物诱导下形成一个N13片段,该片段在核孔复合物帮助下入核并辅助增强了STAT1对Ciita的转录调节,使IEC的二类分子表达增加,从而诱导Tr1的上调,最终促进食物耐受形成,为食物过敏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何恺鑫、万婷婷、王德财和胡冀同学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5.027

关键词:

便民

点击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服饰
  • 时尚
  • 物流
  • 灯饰
  • 养老